消防设施操作员培训:理论与实操双提升 筑牢城市安全“防火墙”
2025年7月,随着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深入推进,一场以“理论筑基、实操赋能”为核心的消防设施操作员培训热潮在各地展开。从企业单位到基层社区,从消防控制室到应急演练场,系统化、场景化的培训模式正推动消防安全从“被动应对”向“主动防控”转变,为城市安全运行注入力量。
消防救援大队针对化工、仓储物流等高风险企业,推出“理论+实操+联演”定制化课程。培训中,消防宣传员以《消防设施操作员职业技能标准》为纲,结合近年电气火灾、危化品泄漏等典型案例,重点解析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》等法规条款。例如,在讲解消防水泵维护时,通过对比某化工厂因未定期检测导致火势蔓延的案例,让学员直观理解“每日巡查、月度测试、年度检修”的必要性。
“理论学习不再是填鸭式灌输,而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。”消防部门为高速公路企业设计的课程中,特别增加“服务区火灾报警流程”“隧道消防设施联动”等场景化内容,并利用思维导图梳理“隐患排查-应急响应-事后复盘”全流程,帮助学员建立系统性思维。
实操环节正从“单一器材操作”向“全流程应急处置”升级。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多部门开展培训,参训人员需在模拟火场中完成“报警-疏散-扑救-报告”全链条操作。现场设置浓烟、高温等环境,考验学员对防烟面罩、逃生绳结、缓降器等设备的综合运用能力。一名参与培训的乡镇安全员感慨:“以前只练过灭火器,现在才知道疏散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、弯腰低姿,这些细节能救命!”
科技手段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培训效能。十堰武警支队引入VR火场模拟系统,学员佩戴设备后可体验商场、山林等不同场景火灾,系统实时反馈操作合规性。数据显示,通过VR训练的学员,应急反应时间平均缩短40%,器材操作准确率提升至92%。此外,部分培训机构采用“视频回放分析”法,让学员通过回看自身操作录像,对照标准流程找差距。
“企业微型消防站不是‘花架子’,而是火灾初期的‘关键防线’。”针对企业微型站队员开展水带连接、破拆救援等训练,并组织企业与消防大队联合演练。在某化工企业模拟演练中,从车间火灾报警到企业微型站初战控火,再到消防大队增援合力扑救,全程仅用8分钟,较以往缩短60%。
这种“企业主责+消防指导”的模式正在全国推广。乾安县人民检察院将消防责任纳入绩效考核,要求干警掌握“四懂四会”(懂危险性、懂预防措施、懂扑救方法、懂逃生路线;会报警、会灭火、会疏散、会宣传),并定期开展“安全标兵”评选。企业安全主管张主任表示:“消防员的指导让我们少走弯路,现在员工从发现火情到启动应急预案只需1分钟。”
2025年,消防设施操作员考试政策进一步收紧,实操考核新增“设备故障排除”“应急预案启动”等场景化题目,评分标准细化至“水带折叠方式”“报警信息完整性”等细节。”考试不是终点,而是安全能力的起点。”消防救援局相关负责人透露,下一步将推动消防设施操作员持证上岗率纳入地方安全考核指标,并建立“培训-考核-复审”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。
随着培训体系完善,消防安全意识正从操作员向全社会渗透。要求学员掌握火警系统监控、应急预案启动等技能;在登封,供电公司通过“逃生屋体感实训”,让员工在浓烟环境中体验真实火场压力,培训后员工隐患发现率提高65%。“每个人都是消防安全的责任人。”湖未来将扩大社会志愿者队伍,推动消防技能培训纳入职业资格认证体系,力争到2026年实现重点行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%,让力量与全民意识共同筑牢城市安全“防火墙”。